咨询热线

135-3752-7788

ARTICLES

技术文章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如何判断分析天平的称量结果是否准确?

如何判断分析天平的称量结果是否准确?

更新时间:2025-09-28点击次数:157
判断分析天平的称量结果是否准确,需从 “仪器自身校准状态"“称量过程规范性"“结果验证方法" 三个核心维度入手,结合定量检测与定性排查,确保数据可靠。以下是具体判断方法,按 “基础验证→进阶验证→误差溯源" 的逻辑展开:

一、基础验证:通过 “校准与空白测试" 确认仪器基准准确性

分析天平的称量准确性首先依赖于自身 “基准是否可靠",需通过以下 2 个基础步骤验证仪器状态:

1. 执行 “校准验证":确认天平传感器精度

分析天平的核心误差来源是传感器漂移,需通过校准砝码(经计量认证的标准砝码)验证其是否符合精度要求,这是判断结果准确的 “前提"。
  • 操作方法

    1. 天平预热完成、调平后,确保称量盘无异物,关闭防风罩,执行 “零点校准"(按 “CAL" 键,部分天平为自动校准,部分需手动放置校准砝码)。

    2. 校准完成后,用专用镊子(避免手接触砝码)将 “标准校准砝码"(如 100g、200g,需与天平量程匹配,且误差等级≤天平精度的 1/3,例如 0.1mg 精度天平需用 E2 级及以上砝码)放在称量盘中央,关闭防风门。

    3. 待读数稳定后,记录显示值,与砝码的 “实际标称值" 对比。

  • 判断标准

    显示值与砝码标称值的偏差,需≤天平的 “最大允许误差(MPE)"。例如:

    • 量程 200g、精度 0.1mg 的天平,在 100g 称量点的 MPE 通常为 ±0.2mg;若显示值为 100.0001g(偏差 + 0.1mg),则符合要求;若偏差≥0.3mg,则仪器不准确,需重新校准或维修。

2. 执行 “空白测试":排除容器 / 环境干扰

若称量时使用容器(如称量纸、烧杯),需验证 “容器是否引入误差",避免因容器污染、吸潮导致结果偏差。
  • 操作方法

    1. 将空容器放在称量盘上,执行 “去皮"(按 “TARE" 键),记录去皮后的初始读数(理论应为 0.0000g)。

    2. 关闭防风门,静置 5-10 分钟,观察读数是否仍稳定在 ±0.0002g 以内(0.1mg 精度天平)。

  • 判断标准

    • 若读数漂移≤±0.0002g,说明容器干燥、无挥发性 / 吸湿性物质,且环境稳定(无气流、温湿度波动),可正常用于称量;

    • 若读数持续上升(如从 0.0000g 升至 0.0005g),可能是容器吸潮;若读数下降,可能是容器有挥发性物质,需更换容器并重新测试。

二、进阶验证:通过 “重复性与回收率测试" 确认结果可靠性

基础验证仅能确认仪器状态,而称量结果的准确性还受 “操作手法、样品特性" 影响,需通过以下 2 个实验进一步验证:

1. 重复性测试:判断操作与仪器的稳定性

重复性是指 “同一操作者、同一仪器、同一环境下,对同一样品多次称量的结果一致性",若重复性差,说明操作不规范或仪器不稳定,结果不可靠。
  • 操作方法

    1. 取一份均匀样品(如干燥的基准物质,如邻苯二甲酸氢钾),用同一容器(已去皮)称量,记录第 1 次质量(如 m₁=0.5000g)。

    2. 取出样品,清空容器,重新去皮后再次称量该样品,重复 5-10 次,记录每次质量(m₂、m₃…mₙ)。

  • 判断标准

    计算多次结果的 “相对标准偏差(RSD)",公式为:

    对于 0.1mg 精度的分析天平,重复性 RSD 应≤0.02%(即多次称量结果偏差≤0.0001g)。若 RSD>0.05%,需排查:

    • 操作问题:加样时是否有样品洒落、防风门是否关闭、容器是否放置在称量盘中央;

    • 仪器问题:天平是否未调平、传感器是否老化、环境是否有振动 / 气流。

2. 回收率测试:验证 “实际称量值与理论值的吻合度"

回收率测试是通过 “称量已知质量的标准物质",验证天平称量结果与理论值的偏差,适用于判断 “样品特性(如吸潮、挥发)是否影响称量准确性"。
  • 操作方法

    1. 取一份 “已知准确质量的标准物质"(如经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碳酸钙,理论质量 m₀=1.0000g,可通过更高精度的天平(如 0.01mg 精度)预先标定)。

    2. 用待验证的分析天平,按正常流程称量该标准物质(使用同一容器、去皮后称量),记录实际称量值 m。

  • 判断标准

    计算回收率,公式为:

    回收率应在99.98%~100.02% 范围内(0.1mg 精度天平),即实际称量值与理论值的偏差≤±0.0002g。若回收率偏离此范围(如<99.95% 或>100.05%),需排查:

    • 标准物质是否吸潮 / 挥发(需重新干燥至恒重);

    • 天平是否存在系统误差(如校准失效、传感器偏移,需重新校准或联系售后)。

三、误差溯源:若结果不准确,按 “3 步排查" 定位原因

若上述验证发现称量结果不准确,需按以下逻辑排查,而非直接判定仪器故障:

1. 先排查 “操作与环境"(80% 的误差源于此)

  • 环境问题:是否有气流(如通风口未关)、振动(如旁边有离心机运行)、温湿度剧烈变化(如刚开空调);

  • 操作问题:是否用手接触砝码 / 容器(油脂、汗液增加质量)、样品是否未冷却至室温(高温导致热对流,读数偏低)、防风门是否未关(气流导致读数漂移)、去皮操作是否完成(如容器未放稳就去皮)。

2. 再排查 “仪器校准状态"

  • 若校准验证时偏差超标,先尝试 “重新校准"(部分天平需用更高精度的标准砝码,而非内置砝码);

  • 若重新校准后仍偏差大,检查天平是否调平(水平泡是否居中)、称量盘是否有污渍 / 变形(如残留粉末导致称量盘不水平)。

3. 最后排查 “仪器硬件"

  • 若上述排查均无问题,可能是天平硬件故障(如传感器老化、电路接触不良),需联系厂家售后,由专业人员检测(不可自行拆解,以免损坏精密部件)。

四、关键补充:定期 “计量检定" 是长期准确性的保障

上述方法为 “日常验证",而分析天平作为计量器具,需按国家规定定期(通常每年 1 次)送 “法定计量技术机构"(如当地计量所)进行检定,获取《检定证书》:
  • 检定内容包括:零点误差、称量误差、重复性、灵敏度等,均需符合《JJG 1036-2008 电子天平检定规程》;

  • 若检定合格,天平可继续使用;若不合格,需维修后重新检定,否则称量结果无法律效力(尤其用于科研数据、产品检测等场景)。

综上,判断分析天平称量结果是否准确,需通过 “校准验证→空白测试→重复性 / 回收率测试" 层层验证,同时结合操作、环境、定期检定排查误差,确保数据可靠。


联系我们
扫码加微信 移动端浏览
Copyright © 2025玉崎科学仪器(深圳)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4299387号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录    sitemap.xml